煤炭作为一种古老的能源,帮助人类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季。直到现在,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煤炭也仍然是冬季供暖的主要能源之一。这种被称为“黑色金子”的物质,在化学结构上与钻石相似,主要以碳元素构成,但一个是朴实无华的燃料,另外一个则象征着财富与地位。跟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煤炭的认识和利用也不断迭代更新,它曾“点燃”人类发展的火炬,也被诟病过度开采和使用后的严重污染,关于它的一切都可以让我们深入思考。在国民经济中,煤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对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煤炭也是求新求变的“先锋”,称其关乎国运,一点也不为过。
《煤炭战争:能源的未来与地球的命运》是一部关于煤炭在全球能源和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中所扮演角色的非虚构作品。作者理查德·马丁(Richard Martin)通过对中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煤炭地区的实地考察,以及对煤炭行业的从业者、受影响者、科学家、环保人士等不同群体的深入采访,揭示了煤炭在人类历史和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煤炭对全球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和能源转型的巨大影响。本书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作者不仅从技术、经济、政治等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也从人文、社会、道德等多个层面反思解决方案。既有数据和事实的支撑,又有直击心灵的故事和人物。既没有对煤炭产业一概否定,也没有对清洁能源过分乐观,而是提出了一种平衡、理性、务实的观点和态度,使我们得以重新审视煤炭在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思考我们对未来能源和气候的选择和责任。
所有化石燃料,燃烧后都会释放出二氧化碳,但是,煤炭是一种独特的释放大量温室气体的源头。烟煤是最常见的发电用煤,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达到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205.7磅;天然气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达到每百万英国热量单位117磅。历史上,美国人使用的能源中有一半左右是煤;目前,这一比例已下降到不足40%。全球范围内,燃煤发电提供了全球42%的用电量,可满足全球不到30%的能源总需求(但在某些国家,燃煤发电所占比例偏高)。今天,燃烧煤炭已成为碳排放最大的单一来源,占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的44%。
18世纪晚期,煤炭成为一种热源,之后,蒸汽动力为人类带来了数不胜数的好处。有了煤炭,才有了工业革命。煤炭为船只提供动力,有了动力,19世纪才会出现一个又一个帝国。燃煤发电带来的光明冲破了黑暗,给千家万户带来温暖。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成本低廉,几乎遍布地球表面。如今,在发达国家,绝大多数人已看不到煤矿、运煤火车,以及散发着刺鼻气味的发电厂。当人们摁下照明开关,或把插头插入笔记本电脑时,很少有人会关注日常所用的电来自什么地方。没有燃煤带来的廉价能源,很难想象我们这个现代化的科技社会会诞生。
但是,若无法摆脱对煤炭的依赖,现代科技社会也就无法继续存在。为减少灾害性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我们一定要设法采用比煤炭污染程度低得多的能源为城市提供动力,而且,在未来几十年中就得做到这一点。150年来,我们和煤炭之间达成了魔鬼交易;而现在,这一笔交易的代价如约而至。有位气候学家告诉我,若无法在20年内大幅度减少煤炭消费,“一切都完了”。
换句话说,不管我们在多少户人家的屋顶上安装太阳能面板,修建多少座风力发电场,出售多少辆电动车,只要我们不关停“大煤炭”产业,我们就会输掉抗击全球变暖这场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