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流行的众多“降温神器”中,“瞬间冷冻喷雾”可能是效果看起来最震撼的一种。
按照商家的演示,只要把它对准物体喷上一会儿,就能让物体表面的温度急剧下降,甚至产生“瞬间结冰”的效果,看起来就感觉十分凉爽。
“冷冻喷雾”的降温效果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并不适合作为日常防暑的首选。这种产品安全风险隐患较多,若使用不当甚至可能导致爆炸。
装在金属压力罐中的“冷冻喷雾”到底是什么?它的主要成分是一些沸点远低于室温的压缩液化气体。这些液化气体不仅起到制冷作用,而且也是气雾剂喷出的动力来源。
打开阀门,液化气在压强差的推动下形成气雾喷出。离开了高压环境,小液滴会迅速汽化并大量吸热,这就会导致接触气雾的物体表面快速降温。只要距离够近、接触时间够长,“冷冻喷雾”确实能让局部温度在短时间内下降几十摄氏度,甚至让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结成霜。
在市售“冷冻喷雾”中,常见的液化气体成分是小分子烷烃,例如丙烷或丁烷。也有一些喷雾上标注主要成分为“LPG”,这其实是液化石油气(Liquefied Petroleum Gas)的缩写——对,就是“煤气罐”里装的那个。液化石油气是石油加工副产品,它的主要成分也是丙烷与丁烷,另外还含有少量丙烯、丁烯等。
“冷冻喷雾”降温作用显著,但维持时间短,而且轻易造成局部过冷。比起防暑降温,它更常见的用途是临时镇痛。降低皮肤温度能让感觉神经麻木,由此减少痛感——我们有时会在体育比赛中看到这种用法。
“冷冻喷雾”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含有非常易燃的烷烃,因此它们必须谨慎地保存和使用,否则就非常有可能造成火灾甚至爆炸。
不少商家宣称,“冷冻喷雾”可以给暴晒发烫的汽车内部降温——然而,这种用法的安全风险隐患尤其突出。
汽车内是狭小的封闭空间,若使用“冷冻喷雾”时没有充分通风,将会导致易燃气体累积,一旦遇到火星就非常有可能爆炸。而且,夏季车内温度经常超过50℃,如果把喷罐留在车内,也很容易使罐体受热爆裂。
因为安全风险较大,飞机、地铁与火车都对含易燃气体的气雾剂有严格限制,出门旅行时也建议还是不要携带。
除了火灾风险,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冷冻喷雾”也会造成冻伤。此类喷雾对喷洒距离与时间都有严格限制,使用前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
总的来说,“冷冻喷雾”虽然真的能降温,但它维持时间短,使用限制也比较多。如果确实需要用,一定要严格遵守安全原则。